五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政队伍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倾心研究、倾力实践、倾情奉献,通过实施“选育并举”“品牌示范”“科研赋能”“制度激励”四大工程,着力提升思政队伍建设质量,练就思政队伍过硬本领,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现有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安徽省模范教师、教学名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江淮名家”青年英才11人。赵颖虹老师应邀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选育并举 聚焦专业素养提升
学校始终把选优配齐建强思政队伍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硕士编制教师招一批、博士人才引一批、校内教师转一批”的工作举措,有力有序推进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工作。从省外高校引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人物、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带头人。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选拔青年教师、思政专任教师及在读优秀研究生充实兼职思政队伍,提升思政队伍亲和力和感染力。组织开展思政队伍校内专题培训和业务评比,建立“基础培训—专项培训—常规培训—高级研修”四级培训体系,并选派思政骨干赴外校、地方政府挂职研修,内外协同锤炼队伍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
品牌示范聚焦先进典型引领
通过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22cc太阳集成游戏工作站、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平台,思政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赵颖虹老师自入职以来一直深耕理论宣讲领域,杨建老师深耕于创新创业领域,以他们为代表的学校思政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团队和学子,毕业后赴全国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成长为优秀的创业者。学校不断创新做优思政教育,成立大学生宣讲团、辅导员宣讲团,实施“1+1+1”思政委员培训共建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思考,在广阔的社会中上好“大思政课”,让学生收获知识和触动。
科研赋能 聚焦学术成果产出
学校注重有组织科研,提升思政队伍的理论阐释能力。充分发挥安徽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高校重点智库、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建设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师以科研赋能教学。加大划拨专项资金,常态化设立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资助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校级科研专项和质量工程建设专项等项目孵化与研究。学校还邀请校外知名专家作“辅导员的科研”等专题讲座,系统性培养辅导员科研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指导、有合作、有梯队、有渠道。全校获批全国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项目1个、1人获批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安徽省思政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获批数量逐年增高。
制度激励 聚焦内生动力激发
学校注重强化引育并举,夯实思政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实行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指标、单独评审”,且专职辅导员实现职务职称“双线”晋升。学校每年常态化科级干部考核竞聘,近80%辅导员晋升科级岗位;在近两轮处级干部选聘中,6位80后辅导员晋升至副处级辅导员岗位,8位思政教师、4位辅导员晋升副高职称。注重学生工作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支持转岗、学位深造、职业化“三向”发展。近五年,10位辅导员通过教育部思政骨干项目实现深造,9名思政课教师攻读国内知名大学博士或博士后、参加国内外访学。学校还建立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岗位津贴分配方案,优中选优、靠前激励。
学生在变化、时代在变化,思政工作永远在路上。学校将以强化思政队伍“主力军”作用为坚强保障,守好培根铸魂的核心点,盯好课程思政的攻坚点,找好“五育并举”的着力点,凝聚青年“思想”,为青年成才“服务”,为青年“建功”搭台,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培育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为安徽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贡献更大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